回到主页

洞察2025|中等收入群体表面稳定,实则深藏焦虑,他们在渴望什么?

· 洞察2025
broken image

中等收入群体被期待成为消费升级的主力军、城市扩张的中坚力量,以及未来中产社会的核心支柱。但如果仅仅依据收入水平,就判定他们稳步向上,现实远比表面数据复杂得多。

一位受访者坦言,虽然工资在上涨,但生活中却缺乏缓冲空间,仿佛只能沿着一条既定的轨道不断前行。中等收入群体正在用看似稳定的外表,掩饰内部逐渐累积的焦虑与不安。

这种情绪,正在深刻影响他们的消费方式、财富管理行为和对品牌的信任逻辑。

*本洞察来源于 MSC 与全球领先消费品企业的合作项目。

底层焦虑的三大来源

broken image


1、安全感缺失:无法掌控的未来

安全感成为了中等收入群体最基本、也是最稀缺的需求。他们不仅担忧短期个人安全,更焦虑长期生存保障:

  • 72.8% 的受访者对食品安全缺乏信心,54.6% 担心个人隐私泄露,48.3% 表示对生态环境安全感不足。
  • 疫情、经济波动、突发公共事件被视为常态化风险,而不是偶发危机。

过去相信努力工作就能获得稳定,但如今即使再努力,也难以抵御突如其来的意外打击。——受访者 A

相比高收入群体拥有的保险配置和弹性选择,中等收入者面对风险几乎裸奔。他们很清楚:一场大病、一次失业、一个行业变迁,可能足以让整个家庭掉入不可逆的财务黑洞。

2、自由受限:负债与现金流压力压缩生活半径

经济数据上看,中等收入群体的人均消费支出持续上升,但背后的隐形推力,是不断增长的债务与分期付款

  • MSC 调研显示,新蓝领和新市民中,每月有借贷行为的比例高达 73.7%,且 80% 以上的人存在多头借贷。
  • 人均信用卡使用额度逐年提升,小额分期与信用消费成为生活常态。

这导致了他们虽然有收入,却几乎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可自由支配空间。很多受访者提到,自己「在还款日之间生活」,「做什么都像在踩着绳子走钢丝」。

手机是接单工具,哪怕资金紧张,也只能分期购买,保证工作不中断。——受访者 B

换句话说,他们并非没有消费意愿,而是消费行为被现金流紧张、债务负担重塑了优先级。

3、认同感碎片:社会流动焦虑下的价值感失衡

城市流动、代际断裂、社交网络的不稳定,让中等收入群体的自我认同感变得支离破碎:

  • 很多人背井离乡进城,既难以完全融入城市中产阶层,又与原有乡土网络渐行渐远;
  • 在高度竞争的城市环境中,他们很难通过职业头衔、社会地位获得稳定的认同;

现在朋友圈都不太敢发了,跟同学比觉得压力大,跟家里人比又怕被说变了味。——受访者 C

这种认同感缺失,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对于稳定生活、体面身份和社会归属的深层渴望。

焦虑如何渗透日常决策?

broken image

消费决策的两极化:极致性价比 vs 情绪补偿消

焦虑让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选择出现了鲜明的两极:

  • 一方面,他们在日常消费中格外讲究「极致性价比」,花钱前严密计算性价比、实用性与耐用性;
  • 另一方面,他们又倾向在数码产品、轻奢小物、短期体验消费上进行情绪补偿,通过「小确幸」释放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下沉市场中智能手机、个护家电、短途旅游、会员制电商迅速扩张的核心原因之一。

信贷与消费金融:从工具到必需品

  • 借贷不再只是应急工具,而成为日常理财逻辑的一部分;
  • 超 70% 的新蓝领人群每月都在使用信用贷款产品,小额分期成为「默认选项」而非「特殊选择」;
  • 多头负债普遍,但真正具备负债管理和风险认知能力的人群比例极低。

不管是换电器,还是学点新东西,基本都靠分期,先用上了再慢慢还。——受访者 D

这种以「流动性」为中心的财务行为,表面维持了消费活跃度,但也极大放大了宏观风险来临时的脆弱性。

情绪转向数字化社交:寻找微弱连接

数字平台成为他们情绪表达和微弱归属感寻找的重要场域:

  • 短视频评论区、匿名社区、小众圈层成为情绪出口;
  • 网络中的认同感补偿,部分缓解了现实生活中的焦虑。

他们真正渴望的是什么?

归结起来,中等收入群体并不是单纯追求物质升级,而是希望在动荡中建立起确定性体面感成长可能性

broken image


  • 确定性:渴望可预期、可掌控的生活路径,如稳定收入、保障透明的医疗和教育资源。
  • 体面感:追求被社会尊重、生活有基本体面,不一定要奢华,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被认可。
  • 成长与改善:对子女教育、职业技能、自我改善投资的意愿强烈,希望通过奋斗摆脱脆弱循环。

他们的情感需求并不奢侈,但极其真实且迫切——真正的品牌与服务,应该在这些深层渴望上建立连接,而非停留在表层收入画像上。

品牌的潜在机会

理解了中等收入群体背后的情绪与动机,企业可以在以下方向找到切实可行的沟通与创新机会:(*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下方向仅作为趋势性参考,具体应用仍需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用户基础及市场环境,进行针对性的策略调整和落地验证)

1、安全感产品与服务

  • 明确承诺、可见保障成为吸引他们的重要加分项;
  • 强化品质透明、产品责任、危机响应机制,帮助用户降低感知风险。

2、灵活支付与现金流支持

  • 推动小额分期、微贷与租赁订阅式服务,减轻现金流压力;
  • 在金融服务中内嵌基础的理财辅导和风险提示,建立长期信任。

3、价值感与正向叙事

  • 弱化奢侈叙事,强调「小步改善」「努力值得」的现实励志故事;
  • 借助用户真实案例,建立情感共鸣,让用户在品牌中看到自己可达的未来。

理解焦虑,

是沟通真实用户的起点

中等收入群体用理性消费与分期管理保护自己脆弱的向上力,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生活创造确定性。

品牌若想在下一个增长周期中真正触达他们,必须超越传统收入标签,从安全感、自由度与认同感三个维度,读懂他们表面的稳定与内心的暗流。

下一篇,我们将继续深入:在经济下行背景下,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方式和价值观,正在经历怎样的微妙转变?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