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5大观点解读,看清在「碳中和」上走过的弯路

· 碳中和

从 3 月的突然爆火,到 7 月全国碳排放交易权市场启动,「碳中和」在今年备受追捧。我们对「碳中和」进行概念拆解和案例解读后,也收到很多企业朋友委托,希望能协助完成「碳中和」战略规划。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企业对「碳中和」的理解存在偏差。对此,我们梳理了 5 大观点,打破误区,帮助大家建立关于「碳中和」的科学认知。

01

设立零碳目标或碳抵消机制,有利于应对气候危机

有些企业认为,全球变暖(如海平面上升)导致的物质资产损失不算大,只相当于宏观调控下,政府对某一产业补贴的财政支出。而企业制定碳中和路线图后,将零碳目标落地意味着极大的成本开支:

  • 更高成本的可持续原材料采购
  • 生物、环保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科研投入
  • 门店、办公建筑、物流中心的绿色升级
  • ......

花费资金、精力,投入大量成本来应对气候危机,面临的损失却没有开支多,对企业来说,从经济角度衡量,这样的投入产出比并不高。

而事实上,气候危机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难以估量的劳动损失。受极端高温天气影响,2017 年我国因温度上升造成的劳动损失总小时数达 210 亿,欧洲 2018 年的损失相当于 1100 万公民的平均收入、地区国民总收入的 1.2%。

只有朝着碳中和的目标迈进,积极应对气候危机,因不可抗力带来的损失才有可能减少。

broken image

02

确定碳中和目标后,要用有限资源解决最迫切的问题

在绿色战略风向标下,各行各业都想入局其中,却容易忽视设立「碳中和」目标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重点行业积极探索低碳转型无可厚非,我国生态环境部也在推动电力、石化、钢铁等行业开展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

broken image

* 图源:生态环境部

与此同时,一些依托于人力资本的企业(比如咨询行业、律师行业)也开始思考碳中和实践路径。而由于行业属性,这类公司能耗小,碳排放数额并不大,不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碳排放,并非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突破口。

当「碳中和」被广泛讨论时,应先精准定位行业面临的问题,把有限资源分配到最迫切的问题上。

broken image

03

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而非过度依赖碳补偿方案

一些企业将「碳中和」简单地理解为碳排放与吸收的平衡。通过森林碳汇、碳捕集等解决方案,便可以吸收或封存多余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补偿。

然而碳补偿并非绿色转型的根本之举。一方面,植树造林、碳捕捉意味着更高的经济成本,尚未发展成熟的碳捕捉技术也会产生更多能耗;另一方面,植树造新林可能会打破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给生物多样性带来潜在危害。

相较于「先排放后治理」的碳补偿方案,企业需要控制生产与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才能实现更负责任的碳中和,从而减轻环境影响。

可持续鞋履品牌 Allbirds 与阿迪达斯推出合作款超低碳跑鞋 FUTURECRAFT · FOOTPRINT。生产这双跑鞋共排放 2.94kg 二氧化碳,是目前市面上高性能运动鞋中碳排放量最低的。根据 MIT 的实验室估算,生产一双跑鞋至少需要 13kg 碳排放,而 FUTURECRAFT · FOOTPRINT 比普通跑鞋减少了 10kg 碳排放。

broken image

* 图源:Allbirds

本质上来说,任何一件商品都难以做到真正的「碳中和」,因为研发、生产、运输、零售各环节均会产生碳足迹。企业可以尝试从原材料的回收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电、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等方面着手,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

broken image

04

虽然「碳中和」有距离感,也应与企业核心业务紧密连接

尽管了解政策趋势,认识到了碳中和的重要性,许多企业还是将其视为与公司整体战略无关的外部规则,并没有明晰的落地方案。

任何行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落实到企业战略中,与核心业务紧密连接。企业应测算并公布其生产、办公、产品设计、供应链、能源等全产业链的碳排放来源及分布情况,重点关注核心业务的环境影响,贯彻低碳实践:

  • 能源行业积极寻求可再生能源替代方案,如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
  • 快消行业升级可持续包装方案,推出空瓶回收计划,开发可重复灌装产品
  • 时尚行业研发可持续面料,完善二手交易服务,实现循环回收闭环
  • 餐饮行业从供应链端布局可持续农业、绿色运输,打造绿色门店
  • ......

broken image

* 上图:欧舒丹可重复灌装产品;下左图:麦当劳中国第 800 家 LEED 认证绿色餐厅,使用更节能舒适的光伏照明系统、100% 海洋塑料回收制成的餐厅座椅;下右图:珑骧 Le Pliage® Green 系列包袋使用由废弃渔网、地毯、尼龙袜等材料加工而成的环保面料制作,该面料通过了全球回收标准 (GRS) 认证。图源:欧舒丹,麦当劳,珑骧

05

实现碳中和目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设定详尽的实施路径

在碳中和掀起的政策浪潮中,从国企到民营企业,从金融行业到能源行业,不少公司纷纷宣布未来 10 至 40 年的碳减排目标。

蚂蚁集团今年 3 月公布碳中和路线图,承诺在 2030 年实现净零排放(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并定期披露碳中和进展。

broken image

* 图源:蚂蚁集团

然而,「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目标抽象而庞大,鲜少有企业公布详尽的具体实施路径。

企业应将碳中和的大目标分阶段拆分为可执行、可检测的小目标:

  • 前期进行测算并公布碳排情况,结合技术现状与企业自身情况部署关键减排行动
  • 实际的减排过程中,根据面临的挑战和技术做出调整,进行方案更新
  • 定期核实与认证碳减排成果,确保减排方案稳步实施

broken image

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气候危机,现在正越来越频繁地在我们感知范围内发生:前不久牵动人心的河南暴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罕见洪灾,地中海沿岸蔓延的山火,北极圈突破 40°C 的反常高温......

争取把全球温度升幅限制在 1.5℃ 以内,实现双碳目标,是应对气候危机的解决方案。对于企业来说,从认知层面厘清「碳中和」概念,明确可以落地的减排方案,并实施执行、严格监管,便是在朝向可持续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