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一「碳」究竟:《企业碳中和路径白皮书》观点抢先看

· 碳中和

截止至 2020 年 10 月,世界 197 个国家中已有 126 个提出了本世纪碳中和的目标。而在我国,随着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于 2030 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和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也成为了企业绿色转型的参考指南。

在「碳中和」这一目标下,中国的能源革命将从原来的「渐进和过渡式」转变为「急剧和压缩式」。而任何行业的运作发展都离不开能源使用,所有企业都开始思考如何实现根本性的零碳转型。基于「碳中和」战略背景,我们分析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总结出一系列可供企业实操的方法。

1. 碳中和管理,企业绿色转型的第一步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影响着我国环境和能源政策的调整,宏观环境中环保减排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对企业来说也是绿色转型的风口:

机遇 1:政策推进与增长新支点的二元合一

为落实 2060 年碳中和目标,国家层面正加快构建宏观、微观一体化的碳中和政策体系,各地方政府也全力推进行业的清洁化改革,尤其为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政策倾斜。这对尚处在绿色转型阶段的企业来说,是在政策层面上的有力支撑。

同时,国内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建立也正在推动进程中。2020 年,北京、上海、福建省等十一个行政区域已开始试行碳排放交易体系,为 2021 年全国范围内启动交易体系做好了充分准备。对重排放产业来说,碳交易的推广将提供一定的政策灵活度。

机遇 2: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低碳转型新机遇

企业要回应国家政策要求,实践和推动碳中和,需要从原料、供应链、运营、营销等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重新审视自己的运作模式,在进行碳排放盘查和披露的同时,推进减排措施。这也为企业带来了全新的业务机遇:

  • 优化供应商管理
  • 捕捉降本增效机会
  • 开启环境可持续领域的创新业务
  • ......

机遇 3:可持续消费反推品牌美誉度构建

当下低碳环保逐渐成为趋势,可持续消费也开始成为新潮流,消费者更加青睐环保、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品牌。因此,企业主动进行低碳转型与消费者的偏向喜好相契合,也满足了消费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期待,有助于提升品牌美誉度,构建长期竞争优势。

broken image

碳中和目标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促使企业重新规划全生命周期的不同维度,加速风险管理与发展模式转型:

  • 生产研发环节投入更为环保的黑科技原材料
  • 线下店铺融入低能耗设计,增加数字化的线上销售渠道
  • 供应链和物流体系中减少运输环节,使用绿色包装
  • 建立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品牌形象
  • ......

2. 拨开「碳排放」迷雾,企业减排的启示录

把实现「碳中和」融入战略规划中,企业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并在国际市场占据上风。但在实际落地的过程中,企业会面临不少挑战,比如越来越严格的碳排放监管,日趋增加的碳成本,未知的碳履约风险等:

启示 1:碳排放的管理,实质是反思管理机制

在大部分企业中,碳排放管理工作往往缺乏高级管理层的统筹管理,无法满足监管机构及市场环境的要求。为了保证碳排放管理与公司发展战略不脱节,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加强高级管理层甚至董事会的参与,设置合理有效的碳减排目标,定期核查碳减排表现。

broken image

启示 2:碳排放监控与测算,考验的是成本控制能力

碳排放发生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因此企业碳排放自查存在较高的测算难度。企业需要在监控和披露两个环节增加投入,以确保全部碳排放均被及时纳入测算,实现碳排放数值的准确披露,从而顺利推进企业内部碳排放监控体系的完善。

启示 3:促减排是对企业自身经营及上下游价值链的整合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以及上下游合作中都会造成大量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一方面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全周期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对延伸至对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管理需求。相关企业需要及时思考转型策略,积极配合减排措施。

broken image

启示 4:市场规则的完善是碳交易入局者的终极目标

目前中国市场提供的碳排放量已经达到全球的 1/3 左右,未来几年中国市场的碳交易需求还将持续增长。碳交易过程中涉及的碳减排指标为虚拟产品,交易规则十分严格,而相关市场还不够完善,企业需要寻求专业的碳中介机构进行合作,同时也带来一定难度和风险。

启示 5:建立绿色环保的品牌形象是吸引消费者的前提

随着可持续消费意识的兴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已不仅仅停留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更多人开始追问产品在设计、生产、运输、销售以及使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了什么影响。如果企业尚未做出低碳转型,消费者行为的转变在短期内会导致企业客户群流失、销售额下降等情况,而在长期则可能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必须把可持续发展融入企业的品牌基因中,才能持续吸引消费者,实现长足发展。

企业进行「碳排放」管理需要全局思考,并与产业链各利益相关方协同合作,才能推进减排目标达成。

broken image

3. 行业的变革正在发生,仍需长情陪伴

我们不难发现,碳中和背景下部分行业由于自身业务模式的特点,正在经历着更大变革。

能源行业:产业升级,转型加速

传统化石能源行业及煤炭、冶炼等重工业,素来有碳排放量大、污染防治难度大、发展空间受限等特点。由于政策倒逼,部分业务面临着根本性的转型。

与此同时,能源结构也正在被重塑。未来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伏、生物质能发电等将迅速发展,相关技术升级与普及进程亟待加速。

消费品行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快消行业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颇受环保界诟病,时尚行业是全球三大污染行业之一。随着行业低碳转型需求的日渐紧迫,循环经济模式的运用和推广也成为了当务之急。

  • 服装纺织品行业:不少服装品牌已经在积极研发衣物降解新技术,并且面向 C 端消费者推出旧衣回收计划。除此之外,一些时尚电商巨头推出了「二手交易」平台。但在国内,无论是回收项目的履约效率还是「二手交易」的消费文化都尚且处于发展初期。
  • 日化品行业:低碳生产需要进行原材料、生产线的改善更迭,减少资源浪费也需要推进包装的循环利用。许多跨国日化公司正从战略层面自上而下推进循环经济模式的试点,但大范围的落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建筑行业: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媒介

建筑行业的能耗与碳排放也一直居高不下。2017 年全国建筑能耗已达 9.47 亿吨标准煤,而全球范围内,建筑行业占能源和过程相关二氧化碳排放的近 40%。

行业的减排行动刻不容缓,应当贯穿于从建筑原料到施工管理,从建筑设计到物业运营的方方面面:

  • 在施工中,需更改作业标准、优化能效、推广使用低碳材料,减少对气候的负面影响
  • 在运营管理中,要推进能源循环、进行废物治理,促进人居、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行业如何作为,与实现绿色低碳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紧密相关。

broken image

在绿色转型的风口,「碳中和」战略的政策风向标已经为市场发出信号。今天的文章为大家从企业视角分析了机遇和挑战,未来我们还将通过「洞察 2021」系列继续围绕「低碳」话题分享洞察,也将联合政府职能部门、高校智库、龙头企业,以内容产品、峰会论坛等形式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