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次酒店入住中,改变世界的方式有多少种?
有人选择不再使用一次性洗护,有人开始关注房间的用能效率。对越来越多消费者而言,酒店不只是「睡一晚」的地方,而是一种自我认同与生活方式的映射空间。功能之外的「意义感」正在成为差异化体验的关键——可持续正成为吸引消费者、也是消费者看待酒店的新角度。
与此同时,行业内部的低碳竞赛也已悄然开启。从碳目标设定、废弃物闭环,到「每间夜碳账本」的公开披露,一场基于运营数据的系统重构,正快速拉开能力差距。谁还在原地观望,谁已将可持续写入品牌核心?
本文将聚焦当前中外酒店在低碳路径上的实际进展,解析可参考的策略与关键差距,为行业管理者提供判断位置与找准方向的现实参照。

「在门店推广‘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政策后,一次性用品消耗量下降了 50% 左右,也为运营与清扫服务人员的工作量和物料成本带来了可观的下降幅度。」这位来自上海的经济型连锁酒店总经理的反馈,并非个例,而是一个信号:低碳运营的价值,已从「表态」进入「实效」阶段。
越来越多酒店开始在 ESG 报告中主动披露能耗与碳数据,这不只是为了满足上市或政策合规要求,更是对客户、资本市场乃至员工的明确回应:我们如何面对资源压力、运营挑战和转型责任。但值得注意的是,看似集体进场的背后,酒店业的低碳能力结构正迅速拉开差距。

*《酒店客房易耗品可持续转型研究报告》基于实地调研与消费者反馈,呈现酒店在减塑与低碳转型过程中的真实样貌
一部分企业仍处于「初始响应」阶段,主要聚焦节能设备更新、塑料减量和垃圾分类等可视化动作;而另一部分企业已将碳与废弃物管理纳入业务考量,构建起围绕科学碳目标、闭环治理与数据追踪的系统能力。
本文分析聚焦于行业头部企业的 ESG 公开数据,从中识别不同酒店在低碳路径上的能力边界与结构性差距,也希望为尚在转型早期的从业者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参照维度。
基础响应者:以减塑与减量为主的起步型实践
香港富豪酒店集团(初步建立减排体系)
- 减排目标:2030 年范围一&二排放强度降低 20%,已启动高能耗暖通设备更新,以改善老旧设备带来的能耗偏差。
- 废弃物管理:目标 2030 年废物转移率翻倍,当前措施包括:餐饮场所使用可降解外卖包装;通过数字化减少纸张消耗。
- 核心局限:虽然目标清晰,但整体仍聚焦在运营层的改善,尚未建立覆盖全链条的碳和废弃物管理体系。
锦江/华住(规模化材料替代)
- 材料替代:锦江通过集中采购将塑料洗护用品替换为秸秆/PLA 材料;华住在全季等品牌普及植物纤维拖鞋

*图为锦江酒店集团回收废旧布草后制成的再生产品,包括再生涤棉纱线、日常织品与布艺用品。该项目采用物理法与化学法并行的再生工艺,实现了从酒店废弃物到消费品的资源闭环。图源:锦江集团
- 系统切换:锦江部分品牌完成大瓶装洗护系统全覆盖;华住实现客用品包装 100% 可再生材料
- 场景优化:逐步取消客房/餐厅瓶装水(改为玻璃瓶或集中供水)
悦榕集团(系统化减排实践)
- 碳绩效:2023 年单房碳强度同比下降 22%;2030 年目标:范围一&二绝对排放降 42%,碳强度降 50%+

*悦榕集团通过部署光伏等低碳能源与运营优化策略,实现单位客房碳排放显著下降,减排进程持续加速。图源:TechCrunch
- 废弃物闭环:2023 年 23% 垃圾避免填埋(回收/再利用);单房塑料用品减少 33.5%(约 12 件/房);2030 年目标:直接填埋量减半。

*从办公桌到垃圾场,悦榕集团将废弃物管理纳入全员流程,推动从制度到行为的低碳落地。图源:悦榕集团 2023 ESG 报告
系统探索者:以碳目标与循环管理为核心的深层路径
行业的另一端,我们看到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化探索者和行业领先者。它们不再将低碳运营视作成本压缩的工具或响应监管的任务,而是将碳与废弃物管理融入商业模型、品牌战略与长期治理能力的核心。
凯悦/万豪(系统化减排框架构建者)
- 碳管理体系:凯悦的全球环境管理系统已覆盖超过 100 家酒店,2023 年实测数据显示食物浪费减少逾 25%;万豪通过「服务 360」平台实现可持续相关数据的透明化管理。
- 客户触点优化:万豪在全品牌推广大瓶装洗护用品;万豪和凯悦均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应用

*万豪以大瓶装替代小包装洗护用品,覆盖全部品牌,显著降低一次性塑料消耗并简化补充流程,是其「服务360」平台中资源效率优化的一环。图源:AP News
- 运营工具化:凯悦实施楼宇自动化与能效改造组合,以提升整体能源管理水平。万豪将碳强度下降目标与运营关键绩效指标(KPI)紧密挂钩,推动可持续运营。
洲际/香格里拉(循环经济实践者)
- 塑料替代:洲际成为全球首批全面取消洗护小包装的酒店集团之一;香格里拉以 PLA 木质房卡与玻璃瓶全面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

*图源:香格里拉集团 2023 ESG 报告
- 资源流管理:洲际旗下 voco 品牌在餐饮端推动包装结构优化,减少材料冗余;香格里拉以过滤龙头系统取代瓶装水供应,降低塑料使用量。

*洲际旗下 voco 品牌在部分门店以可重复使用的玻璃瓶替代塑料饮品包装,配合包装结构优化,减少一次性材料使用与运输体积。图源:洲际集团 2023 ESG 报告
- 供应链协同:双集团均建立可持续采购标准;外卖容器使用限制政策
音昱水中天(低碳系统创新者)
- 能源革命:空气源热泵+磁悬浮技术+智能照明系统;建筑节能设计与运营巡检结合
- 废弃物闭环:旧织物/地毯/建筑材料回收体系;厨余堆肥+清洁布料内部循环
- 塑料生态:全社区行为引导方案;采购-使用-回收全链路管理
- 系统整合:员工行为准则与环境 KPI 绑定;住客低碳生活方式引导体系
整体来看,行业领先者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减排量的多少,更在于转型路径的系统性和战略深度。它们的实践揭示了低碳运营的多重维度:从以数据和技术驱动的减排能力建设,到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闭环治理,再到融合体验和品牌的创新叙事。
未来的酒店低碳竞争,正是这三者能否有机结合、持续推进的竞赛。

酒店业正处于低碳转型的关键节点。政策压力与消费者偏好正在同步加剧,但大量酒店尚未明确自身在转型路径中的阶段定位,行动与目标之间存在明显断层。
我们建议从减塑行动切入,作为推动更深层次变革的杠杆,逐步拓展至废弃物管理、能源优化与绿色采购等领域,形成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构建的路径闭环。
为协助企业评估现状、识别优先方向,我们提供了一套具备实操性与阶段适配性的行动指南与自查工具。
1、废弃物管理:构建绿色运营基础

*图源:《酒店客房易耗品可持续转型研究报告》
- 塑料革命:客房优先替换一次性洗漱用品、吸管和塑料瓶,全面转向可降解材料;餐饮区域禁用塑料外卖包装,采用玻璃器皿等环保替代方案

- 分类升级:酒店公共区域和客房应当设置明显的回收设施,并提供清晰的分类标识;采用图形化分类标识提升住客参与度;避免外卖包装和食品塑料袋等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尽量采用环保或可回收材料
2、能源精细化管理:夜间碳账本计划
能源消耗尤其是在夜间的碳排放是酒店管理中的重要领域,不仅能为碳排放核算提供科学依据,还能作为后续节能优化措施的重要参考。
- 数据基石:建立分房间、分设备的夜间能耗监测体系;制定月度能耗基准线作为改进依据
- 智能调控:部署感应照明和温控系统实现无人房自动节能;运用智能窗帘动态调节室温,降低空调负荷
3、建筑能效与采购革新
除日常运营中的能源管理外,酒店建筑能效的提升同样不可忽视。如果酒店尚未进行绿色建筑认证或能效评估,应该尽早着手进行改进。
硬件升级路径:重点改造暖通系统和建筑隔热层;进行绿色建筑认证或能效评估
可持续采购:根据绿色采购原则,优先选择本地供应商、应季食材及可持续认证的产品;剩余食物通过堆肥或馈赠给动物饲料等方式进行再利用
4、食品浪费综合治理
酒店的餐饮服务部门常常面临着大量食品浪费问题。实际上,食品浪费不仅增加了成本,还伴随有相应的碳排放。因此,减少食品浪费是酒店低碳转型中的重要环节。
预防机制:推行小份量菜单和数字化需求预测;优化库存管理减少食材损耗
住客引导:前台和房卡进行环保提示;客房内的节水与节能提醒
为帮助酒店准确判断自身在低碳转型中的位置,我们设计了一份简明的自查表,便于管理者逐项对照,快速识别运营中的优势与短板,明确下一步的优化方向与重点举措。


不同行业、不同起点的酒店,都可以在自己的路径上稳步前行——关键在于,是否愿意开始识别自身的位置,是否有勇气做出下一个判断。
系统性的转型不会一蹴而就,但只要开始,就已经在构筑一种新的竞争力。
或许,不是为了迎合趋势,而是为了更从容地面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