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对乡村儿童美育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不同主体场景的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并对目前美育实践项目的实践模式和优秀案例进行分析。
- 美育实践以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为核心主体和场景,学校仍然是主要的美育力量和核心场景,但如何将社会力量与学校力量结合建立更紧密的链接是提升美育水平的关键。
- 近三年涌现了不少新的行动者,社会对美育的资源投入和关注持续性有所增强,以社会公益组织为典型主体的社会力量,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和需求等因素进行项目的设计,基于学校场景的社会赋能和社区场景的环境共建两大方面,以师资赋能、内容赋能、空间赋能手段开展项目。
其中,我们也关注到了企业行动者的力量,企业可以在资金资助、资源支持、影响力扩大等方面助力于乡村美育实践,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
- 有哪些企业美育行动,项目是如何开展的,有什么亮点?
- 这些行动下我们的观察和思考是什么?
- 如果企业想进行美育行动实践,有哪些行动建议?
企业美育行动
「企业为什么要做美育?」「企业做好本身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创造价值不就足够了吗?」「美育的民间力量以社会组织力量为主,企业不了解一线的美育情况,参与美育有意义吗?够专业吗?」除去美育本身的价值属性,类似这样的疑问一直出现在脑海中,相信很多人对企业作为美育行动者的必要性、价值性和成效性存有较大的困惑。
抛去个体的微观视角,从整体的社会视角而言,社会分配机制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分配通过市场,按照竞争性原则进行,产生资源差距;第二层次分配通过政府,按照强制性原则,缩小资源差距;第三层次分配通过社会,按照志愿性原则,调节资源差距。
但不管是哪一层的分配,最终是通过三次分配的调整来弥补差距,推动社会资源的流通,使社会资源分配趋向公平,最终是为了共同解决某些社会问题。当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分配仍然无法将资源有效利用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往往第三次面临的是遗留下来更难解决的问题,其中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层层累积下来的,不是仅仅依靠社会组织本身就可以解决的。
时至今日,我们也无法对企业参与美育行动的必要性、价值性和成效性做出肯定的回答和保证。但若是从社会的整体命运共同体而言,企业若是为了创造社会价值而存在,必然会回到这样的终极命题:我能为解决哪些社会问题提供帮助?
因此,我们尝试基于「企业」的视角,为想开展美育的企业或者企业基金会提供一些行动的洞察和建议。我们基于公开资料进行案例收录,收录以企业或者企业基金会作为发起方,在 2020 年至 2023 年区间内仍然有运作且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项目,并将案例从行业、发起方、合作方、美育方式、项目介绍、项目亮点、项目规模等多个维度进行梳理。但由于资料收集的局限性,暂时无法完全穷尽相关的行动,也无法完全代表真实且更深入的企业行动,存在一定的有限性。
*资料来源:网络公开资料;MSC 咨询整理分析
行动洞察及建议
洞察1:要不要做?做的话可以做什么?
——行业属性影响企业的行动意愿和实施策略
(1)业务相关度高
教育、文化行业企业与美育议题高度相关,如东润公益基金会开展的东润美育项目,深圳市华唱原创音乐基金会开展的音乐种子项目,其使命愿景与业务范围和美育具有天然的契合度,此类企业对于美育的投入和关注度较高,可借助本身资源提供内容生产或者展演平台助力美育,甚至可以拓展业务空间进行商业转化。
如:雅昌集团开展的流动美术馆项目,「流动美术馆」于 2009 年发起,项目通过「主题展览+艺术讲坛」和「实践课+线上课堂」的形式为学校、社区开展儿童美育工作。项目通过将企业艺术收藏品复刻件带进学校、社区,通过自有专业人员的讲解将艺术品近距离带到儿童眼前。
其中雅昌集团作为具有艺术品经营、拍卖、出版等文艺工作直接相关业务的企业,具备充足的艺术美育资源。其流动美术馆项目并非完全的公益行动,项目以欣赏为核心,教育和消费为延展,形成美育体系的学生定制版艺术展览,项目可以延展出商业业务空间。
(2)业务相关度低关度低:
除了文化、教育类型的企业,也有餐饮、珠宝、家具、时尚、传媒、零售、互联网等企业类型参与美育实践,企业本身业务与美育的直接相关度较低。目前参与美育实践的非直接相关的行业类型多元,但两极分化也较为明显:部分企业美育实践的主体性较低,部分企业通过关键环节的异质链接——将不同的资源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进行跨行融合创新美育模式进而实现社会影响力的扩大。
如:网易游戏通过国内规模最大的同人创作赛事之一「大触觉醒」,在线上,将优秀的作品转化为数字藏品售卖并进行公益捐赠,助力河南省修武县大南坡完全小学的四季美术课程、修缮美术教室、艺术家驻留创作等项目;
在线下,邀请获奖作者参与大南坡完全小学美术启蒙课,共同完成创作。通过「创作者创作」、「用户售卖收藏」、「获奖者实践」等关键环节,联结用户玩家、艺术创作者、收藏家,开创游戏领域数字藏品对美育支持的创新模式,用创作反哺创作,获得了较大的社会关注。
洞察2 :可以和谁一起做?怎么合作?
——合作伙伴影响美育实践的专业性和落地性
(1)与高校合作:
企业(企业基金会)本身作为资助方、资源提供方,
大部分的美育行动都会与高校合作,确保美育行动师资和艺术资源的专业指引,如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
(2)与一线基金会合作:
大部分项目也会与具有一线丰富经验的基金会进行合作,确保美育行动的落地执行效果,如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壹基金、北京尤伦斯艺术基金会、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等,也有部分会和在地的 NGO 组织合作。
共同发起:在企业与基金会共同发起的项目中,企业介入项目时期往往在设计阶段,共同设计赋能方式与渠道。合作双方共同在课程支持、物料支持、艺术资源支持、空间改造、当地教师培育等方面推进美育行动,案例表格中呈现的案例大部分属于共同发起合作项目的模式。
支持项目:企业也可以向基金会直接进行资金捐款、产品捐赠和空间捐建,签订合作协议,明确资金用途和方向,对基金会本身已开展的项目进行直接性支持。但是部分企业美育行动是单一项目的支持,美育行动的持续性不高,长期来看,可能未触及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长期教育等深度层面内容。
洞察3:怎么做项目?做成什么样?
——好的美育项目是美育实践的重中之重
1.项目方式:
大部分企业美育行动在学校场景下进行课程支持、物料支持、本地师资培育、课余活动、空间打造,进行美育全环节的系统投入行动较少,大部分以 2 - 3 种方式为核心,后期进行其他方式的延展或者聚焦。
优秀的美育项目需要实质意义上地解决美育领域现存痛点,这要求行动者需要对在地的儿童美育需求和资源状况进行调研,从具体的地方出发,并结合企业本身的资源能力和目标以找到合适的项目方式。
2.项目亮点:
优秀的美育项目应当在实现基础目标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如新的空间、新的模式、新的解法、新的传播等。
- 新的空间:如恒信玺利的艺术梦想教室项目关注特殊地区和特殊群体。
- 新的模式:如肯德基小候鸟项目中企业将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嵌入项目的设计中、东润公益基金会的美育项目借鉴国外项目运作模式。
- 新的解法:如美克美家的艺术·家项目注重课程的在地性设计、时尚芭莎的课后一小时项目进行捐赠方式的多层级创新、华唱原创音乐基金会的音乐种子项目自主研发产品支持。
- 新的传播:如优酷的艺术教室项目侧重传播策略设计、网易游戏的公益数字产品项目联动用户和创作者进行跨界创新。
既有深耕某区域或专注特定细分人群的项目案例,也有大而全或多城市复制的项目案例,但部分成熟项目扩大至全国各省市上百学校进行规模化建设,仍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累积和实践经验。美育是长期的教育事业,优秀的美育项目需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清晰的分阶段目标(试点实践——迭代优化——规模拓展),在项目上具有长期的规划性和可持续性。
小结
在本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我们尝试回答「美育是什么」和「儿童乡村美育为什么重要」的问题,旨在阐述美育的核心内涵,价值作用与政策趋势,并逐渐聚焦到儿童的群体和乡村的场景进行探讨。
在第二篇文章,我们尝试回答「如何进行儿童乡村美育」的问题,对乡村儿童美育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不同主体场景的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并对目前美育实践项目的实践模式和优秀案例进行分析。
在此系列的最后一篇,我们尝试回答「企业该如何助力于乡村儿童美育议题」问题,对现有的企业美育行动进行行业属性、利益相关方、美育项目各维度的梳理,并总结洞察和给出相关的行动建议。
如果你有想与我们探讨的问题和思路,欢迎和我们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