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地理学上的定义,城市是指大型的人类聚居地,其成员主要从事非农业任务。稠密的人口注定了人类需要在一片有限的范围内不断改造自然,以适应人口的住房、交通、生产等需要。
然而人类的改造既造福于我们,又形成了一些自然界从未出现,其他生命未曾面对过的难题,如住房难、堵车等。
我们将以【人】为核心关注,用一系列洞察文章环视生活各版块,探讨人居环境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并获得成因及其背后逻辑,最终讨论社会各界可参与问题解决的实施路径。*该系列内容来源于 MSC x 浙江省房地产协会房地产(开发)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专项研究摘录。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讨论城市问题,聚焦于人造环境给我们带来的困扰。如需回顾上期自然环境内容,可查看文章《住在城市,就意味着追求自然环境是一种奢求吗?》
住房问题:房屋问题本质上是质和量的不足
2009 年一部电视剧《蜗居》掀起了全国人民关于城市生活中房产与爱情的讨论热潮,十余年过去,城市中还有多少人为了有一个自己的家而发愁呢?有家可依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深切的期盼,然而住房问题在城市中却仿佛越来越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 质量:床头屋漏无干处
根据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商品房产权有 70 年,然而,我们的住房真的能坚持到产权期满的那一天吗?
我国普通房屋和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往往只有 50 年,许多房屋甚至在交房 30-40 年便走向老化。而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维护意识通常不足,许多房屋在交房 10 年内便出现老旧及破损。房屋的质量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 老旧房屋潜在风险大
受制于以往的工业水平,城市中的老小区普遍存在建筑结构与材料的落后的问题。加之使用时间长,缺乏现代化管理,老小区的快速老化正在给住户带来潜在危险。
广州番禺区乳芳园小区某栋楼 7 楼的一整块外墙在「龙舟水」期间遭风雨吹落。脱落的碎片砸坏了楼下的木桌和沙发,墙体内部的红砖也裸露出来,周边还有两条裂缝,这样的老化,正在很多城市的小区里上演。
该小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交房。这一批楼房的外立面都采用黄泥沙粘连,一旦墙面裂开,泥沙就容易流失,再加上多年风吹雨打,墙体早已出现空鼓现象。
- 新房质量交付缺乏保证
现如今商品房建设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了迎合消费者需要还推出了「精装修房」。然而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的新闻屡见不鲜,也给消费者的心头蒙上了一层疑虑的阴影。
西安市民陈星星就曾为了省时省力购买了精装修房。然而入住未满一年,便出现卫生间墙壁渗水、厨房漏水等问题。在同类的其它精装房中,也频繁出现天花板渗水严重、水管电线铺设杂乱且质量劣质等问题。
房子对于入住的人来说绝不仅仅只是一个落脚睡觉的地方,更灌注了我们对于安全、归属、放松的诉求,而房屋质量恰恰是这一切的基石。
- 数量:安得广厦千万间
截止 2020 年,我国城镇住房套户比为 1.09 (包括购买和租赁),中国住房整体已经静态平衡,但是区域供求差异极大。
一组看似很矛盾的现象是:我国城市住房空置率偏高,但大量刚需居民很难拥有自己的房子。这是因为我国住房问题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总量短缺」转为「结构性供给不足与房屋资源浪费」。
- 结构性供给不足:城镇化率持续提升,刚需住房仍旧存在短缺
投资,而非居住,是许多人买房的主要动机,房价居高不下的背后少不了炒房群体的推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楼房虽多,但是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能够负担的房源仍旧缺乏。 数据显示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的城镇住房套户比分别为 0.97、1.08、1.12 。参考国际通用水平均衡线 1.1 来看,一线城市的住房短缺问题相比二三线城市更严峻。
- 房屋资源浪费:炒房的背面是房屋空置率高,造成资源浪费
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商品房空置率在 5%-10% 之间为合理区,空置率在 10%-20% 之间为空置危险区,空置率在 20% 以上则为商品房严重积压区。
而根据西南财大发布《2017年中国城镇住房空置分析》显示:2017 年一线城市住房空置率为 16.8% ,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空置率分别为 22.2% 和 21.8% ,东北、西北以及非都市圈城市群的低能级城市,由于人口外迁严重已经出现供给过剩,而且未来过剩程度还将加深。
出行难:城市越发达,交通越困难:城市发达,交通越困难
- 交通拥堵——追不上的出行需求
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的交通容纳能力却往往跟不上人们与日俱增的出行需求。2000-2020 年的 20 年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深圳等一批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先后超过百万量级,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从 1609 万辆增至 28087 万辆,净增 4672 万辆,年均增长 16.2%。
以北京为例,北京的老城区仅占北京城市辖区土地面积不足 5% 的土地,却承载了超过 40% 的北京城市交通总量。统计显示,老城在早晚高峰时段 90% 以上的道路交通处于饱和或超饱和状态。
面对交通拥堵问题,当前较常见的解决思路是强制「增加供应」和「减少需求」,即加宽马路与实行限行政策。然而,从现实效果看,这些措施反而诱导新的出行需求,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 增加供应:建设宽马路反而激发更多汽车涌入道路
为治理道路拥堵现象,北京市进行道路扩宽工作,试图缓解拥堵压力。北京城市街道的平均宽度是东京的两倍以上:长安街则从最初最窄处仅 5 米,扩张到中心路段宽度达 120 米,其中主干道最宽长度为 80 米。
然而,车道的扩张并未带来相匹配的通行能力。和通常市民们的想象不同,单纯拓宽道路并不等于将通行能力翻番,现实交通中道路的通行能力会从道路中心向边缘递减至约三分之二的水平。想要实现高效交通,道路的宽阔与路网线的合理规划同样重要。
- 降低需求:限行反而导致居民购买更多车辆进行规避
在北京开始实行尾号限行政策的四年间,北京的机动车数量从 350 万辆到突破 512 万辆。按照 20% 的机动车被限行的标准,每天上路的车辆是 410 万辆,比限行前北京机动车的总量还要多 60 万辆。
尽管政策初期效果显著,但长期来看限号并没能如预期的那样阻止车辆增长,尾号限行已经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限行的效果正在被迅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抵消。
- 停车之困——资源的低效配置
- 停车人需求难满足:
有车一族人数年年上涨,停车问题却成了很多人意料之外的麻烦。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6 月,在存量市场中,目前我国车位配比只有 1:0.5- 1:0.8 。和国际平均水平 1:1.3 相比,我国车位比严重偏低,全国车位缺口超过 5000 万个。
从增量市场来看,我国城市车辆保有量保持高速增长,截至 2021 年年底国内汽车保有量业已突破 3 亿辆,在可预期的一段时间内停车位供应仍会保持紧张状态。
- 停车位空置率较高
停车位供应紧张的另一面是现有停车位空置率偏高。对于许多车主来说,城市中不是没有合适的停车位,只是我们不知道它们在哪。
根据艾瑞咨询《城市智慧停车指数》相关数据,北上广深停车场泊位空置率高达 44.6% ,而全国城市超九成车位的使用率小于 50% ,地下停车场空置率问题尤为严重。加强停车位资源的有效匹配与对接,是缓解停车难问题的另一种可行举措。
无障碍设施不足——看不见的他们设施不足——看不见的他们
残障人士与老年人都是社会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全世界残障人士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 8296 万,占当年全国总人口的 6.34% ,相当于约 16 人中就有 1 名残障者。
2000-2020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从 7% 攀升至 13.5% ,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预计在 2040 年前后这一数字甚至可能超过 30%。
然而在街头巷尾,我们其实很少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隐身于城市生活之中,并非不存在,而是重重障碍阻挡了他们出行的脚步。
无障碍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一环,这样的城市细节,也是一座城市的魅力与良心所在,包容与开放,是我们共同的城市建设目标。
不同群体都理应享有从容、有尊严的生活。然而,由于当前城市无障碍设施仍存在不足,残障人士与老年人等群体的正常社会需求未被认真对待。
从质量来看,城市无障碍设施从前期规划与设计以及后期维护方面皆存在不足。「无障碍」反成了「障碍」,这样的案例在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
- 规划上不符合使用逻辑
由于国内一个地铁站通常设有多个出入口,而往往只有一个建有无障碍直梯,因此在没有清晰标识的情况下需要人们来回寻找。电动轮椅使用者纪寻曾在上海的地铁站里花费 40 分钟寻找无障碍直梯,最后误了火车。
- 未考虑使用者的使用特点
很多商场、车站等场所都有无障碍卫生间,但是却不能实现真的「无障碍」。残障人士使用的轮椅宽度一般在 0.7 米左右,门宽应该最低 0.8 米,而现实中大多数门都无法容纳轮椅的宽度。与此同时,许多无障碍卫生间内部空间狭小,导致轮椅无法掉转方向或是无法将门关上,进一步阻碍障碍人士独自前往。
- 未考虑维护使用者尊严
轮椅使用者大程子好妹妹在北京乘地铁时,遇上某站的入口没直梯,工作人员为她开了爬楼机。她花费近 20 分钟才顺利从地铁口抵达站台。在过程中,为了提醒行人避让,爬楼机不停地播放音乐,行人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不少还举起了手机拍摄。
- 缺乏后续维护
运营不到一年的大连地铁站,75% 以上的直梯都处于损坏状态,且长时间没人维修。此外,一些地铁站里的无障碍卫生间,要么被牢牢地锁住,要么沦为吸烟室。
- 遭到不合理占用
高位截瘫者、北京截瘫者之家创办人文军在某天回酒店路上,因无障碍路口被私家车占用,他只能另寻他路,但不幸开着轮椅车头掉进了没有任何警戒标识的停车场的坑里。在他被保安发现时,已经抢救无效死亡。
从数量来看,全国城市无障碍厕所约 5.2 万座,相对于出行不便的人群数量来说,这一数字仍显不足,能够覆盖到的人群十分有限。
轮椅使用者「大程子好妹妹」曾经历过因没有直梯而无法进入展览场地,甚至她还在注意到一些活动会在通知中明确表示「不建议婴儿车使用者和轮椅使用者进入」。
一个理想的社会应是包容且开放的,不同群体都能从容且有尊严地在此生活。在越是发达的城市,对各类人群的服务与关注就越为周到。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贝聿铭
人造环境的产生与发展就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一个缩影,没有人造环境的发展,也就没有现代化城市的一切。一个事实是,人类现代生活的所有行为都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环境,从冬暖夏凉的空调到方便快捷的外卖,从四方皆达的汽车到万物互联的网络都是如此。
但这并不影响现代化城市的建立是人类文明最重大的进步之一。关注可持续发展,不是为了停下前进的脚步,不是为了想象中的地球母亲,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生长于斯的我们自身。合理地规划,科学地发展,才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城市生活。